月旦時評|公屋輪候年輕化背後的深層次問題
2024-08-01
月旦港事

近期,多位特區政府官員勸籲年輕人不要為了輪候公屋而浪費自身發展的可能性及機遇,有局長更形容為了輪到公屋而顧及資產入息限額是扭曲人生。儘管有些人或許認為,官員的言論似乎不食人間煙火,因為樓價高企所以年輕人才會去輪候公屋。不過,我們是否也該反思我們的年輕人應當改變呢?

從數據上看,截至2022年底,公屋非長者單人申請者中有2.4萬人擁大學或以上學歷,而新增申請者平均年齡,由2020年33歲降至2022年32歲,從數字看似乎有高學歷和年輕化趨勢。不過,每年非長者單人新增申請數字已下跌多年,由2014年2.4萬宗,降至2021年9100宗,至2022年才升至1.1萬宗。而上述申請的總數,從2015年的14.76萬宗降至2022年的9.77萬宗,當中30歲以下的申請者所佔比例為39.5%,比2015年的52.5%大幅減少。

單從數據上看,我們並不能斷言公屋輪候有年輕化的趨勢。只是在當前經濟復甦疲弱,樓價依舊高企的時候,年輕人的就業以及發展前景是過去幾年來最為困難的時候。因此,在年輕人的群體中,「得公屋者得天下」成為許多人的人生追求。說到底,抱有這類思想的年輕人就是為了利用政策漏洞,用盡社會福利。現如今,不少這類年輕人住著公屋,但分分鐘揸著豪車,一年幾次到海外旅遊,吃好用好穿好。他們可能轉移資產,或者要求僱主給於現金支薪等,筆者身邊就遇到不少這類的年輕人。

所以說,特區政府的官員不必把公屋年輕化作為一個議題去討論。一方面,有志青年不會甘心於一輩子居住在公屋,待他們有能力了自然會想辦法置業;一方面,甘願住公屋的年輕人,即便政策再如何扶持,也不可能推動他們置業,更不用說一些就是為了拿盡社會福利的人了。

誠然,我們要承認,香港樓市高企,市民置業負擔沉重,年輕人上流的速度未像他們的上一輩那樣迅速。不過,我們決不能讓社會形成「得公屋者得天下」的風氣。

特區政府可以加大力度推出協助青年人置業的措施,不斷完善置業階梯,更應該研究針對扶持青年創業、青年人才的住房政策,但在公屋政策方面,要把握好政策目的,讓年輕人難以申請公屋,從而推動年輕人積極奮鬥。

事實上,相比於公屋年輕化的問題,筆者更加擔憂的是香港的年輕人陷入低欲望的生活狀態。無欲無求,不結婚,不生子,不上進,不置業,沒有產生需求的社會是難以維繫的。產生不了需求就沒有消費,沒有發展,社會空轉,人們只是在等著滅亡。

(文:蔣巍 時事評論員)


分享至
weibo
facebook
twitter
0 條評論
請先登錄後再發表評論
這裡空空如也...
快來分享你的看法吧